返回
财经

视频网站亟需走出数据攀比误区 破除"唯流量"顽疾

来源:人民日报2018-10-12

评价内容质量,一定的数字指标是必要的,但绝非唯一标准。走出“唯流量”的误区,努力供给更多更优质的内容产品,方能满足人们日益分众化、多元化的需要,也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打开视频网站,数据攀比屡见不鲜,动辄上百亿的点击量被揶揄为“8亿网民不够用”;登录中介平台,刷量服务明码标价,粉丝量、点击量、播放量造假皆有路径。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流量作弊的话题持续引发讨论。当内容产业蓬勃发展催生可观的流量市场,如何规制乱象、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衡量作品的传播效果,离不开必要的数据。从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到电影市场的票房数,再到网络内容的点击量……相关统计数字,为内容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评价标尺,也有助于用户降低甄别和筛选的成本。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语境中,流量指标往往更加重要。然而,一旦“流量大于一切”成为突出倾向,难免会带来唯点击量、唯播放量的浮躁风气,甚至误导一些人为牟利而弄虚作假。在这种背景下,内容生产者为获取流量、迎合市场,违背创作规律和初心,容易导致格调不高、低俗媚俗的作品充斥网络;流量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也让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现实中,流量与利益密不可分。“唯流量”,往往是内容生产者、平台、粉丝等各方推波助澜的结果。以平台方为例,随着影视剧发行模式的改变,视频网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排行榜、点击量等营造出的“流量繁荣”,事关市场占有率、广告收入等红利。又比如一些所谓的“流量明星”“爆款IP”,雇水军、刷热搜、炒话题,目的也在于获得高价片酬、赚取热钱快钱。从日前宣判的全国首例视频网站刷流量案来看,分工合作、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流量造假的行为,背后已经形成完整利益链。

确保内容产业在健康的轨道发展,重典治乱、对症下药是关键。前不久,国内某知名视频平台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以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指标的内容热度代替,赢得人们点赞。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整治行业乱象,不仅需要行业自身痛定思痛、努力改进,也有赖于加强整治与监管。近年来,无论是开展电影市场专项治理,重拳打击不正当营销行为,还是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决反对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量,破除“唯流量”的顽疾,不仅是社会共识,也成为鲜明的政策导向。

让违规者付出代价、通过治理升级规范市场秩序,是破解“唯流量是从”的重要环节。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建立健全更科学的评测机制,引导市场良性竞争。竞争是发展的催化剂,有竞争就有评价。评价内容质量,一定的数字指标是必要的,但绝非唯一标准。当务之急,是要从对流量的盲目崇拜中走出来,把以品质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树起来。这些,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调试。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破立并举、完善机制,才是维护良好行业生态的治本之道。

内容产业勃兴的源泉,在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走出“唯流量”的误区,努力供给更多更优质的内容产品,方能满足人们日益分众化、多元化的需要,也才能真正赢得市场。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大、行业规范的明确、平台监管的强化,我国内容产业必将迎来进一步发展,以更多精品力作标注时代。(桂从路)

上一篇:社保统一由税务征收 个人企业国家都是赢家

下一篇:“双11”购物节临近 快递公司又有想涨价的冲动?

  • 举报
关闭
同类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