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3日 11:23:03

山亭区水泉镇大马湾村位于镇政府东北方向,是个典型的山地村,村庄基础条件较差,党建基础薄弱,集体收入匮乏,村庄自身发展艰难。2017年4月,肩负神圣使命,我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我和“两委”成员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带领大马湾村一步步走出发展困境,走上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

夯实筑牢党建根基

想致富,靠支部。村庄要发展,首先要建强党支部这个“领头羊”。为提升村党支部战斗力,我们从建制度、强管理、增活力、优阵地等四个方面,强化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加强制度约束。我和村“两委”成员共同商议,按照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全面梳理村干部职责,进一步明确“两委”班子责任分工,将所有职能明确到人。建立每周例会制度,定期开会商议涉及村庄发展的大小事宜,凡事商量着办,避免“一言堂”。同时,严格“两委”议事决策程序,党员群众对村“两委”议事决策实行民主监督。住村以来,累计召开村“两委”会议86次,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20次。组织成立了大马湾村“扶贫理事会”和“财务监督小组”,加强对财务开支的监督管理。二是创新党员管理。我们实行党员网格化管理,把全村划分为6个党员责任网格,每个网格明确1名包村干部和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年底村党支部按照“政治素质好、履行义务好、文明守法好、带头致富好、群众反映好”的要求,对党员进行星级考评公示。三是丰富党员生活。我们创新实施“街长制+党员中心户”工作机制,对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开展“善行义举、党员先行”主题活动,积极推动党员群众互帮互助。先后组织党员到城头镇东岭村、冯卯镇温庄、万庄等村实地考察学习,帮助党员解放思想,开拓眼界。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在全村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四是强化阵地建设。我们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扩容升级,高标准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对旧办公场所进行改造修缮,建成了集农家书屋、健身运动、棋牌休闲、电视观影等功能于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


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村庄要发展,就要有产业做支撑。为选定适合村子发展的好项目,我和“两委”成员立足村情实际,反复商议、多方考察,最终决定发展地瓜枣加工特色产业,并谋划了“一田一园一基地一品牌”产业发展格局。一是调整种植结构,建设地瓜种植试验田。积极改良地瓜种植品种,流转1186亩山地,打造地瓜种植试验田。协调农业部门,争取到20万株优质地瓜苗,免费向相关农户发放,推动地瓜品种升级换代,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发挥示范作用,打造地瓜枣加工示范基地。在利用市财政扶持资金基础上,我们整合各方资源,实施村企共建,通过村集体土地入股、合作社参股、企业自筹等方式,打造地瓜枣加工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了2000平方米地瓜枣加工标准化厂房,配套“洗蒸烘拣”标准化生产线,在生产旺季,地瓜枣日产量可达10吨,带动附近村民100人就业,每年村集体项目分红10万余元,贫困户分红5万余元。三是扩大产业规模,推进甘薯产业园建设。在镇政府帮助下,我们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规划建设鲁南甘薯产业园,与示范基地连片建设,努力形成产业规模。四是挖掘产业文化,叫响地瓜枣之乡品牌。围绕做大做强地瓜枣特色品牌,我们牵头成立全市甘薯产业协会,加强业内交流,形成生产合力。我们还申报了“山亭地瓜枣”国家地理标示,村里生产的地瓜枣荣获中国第17届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省知名农产品等称号。

建设美丽乡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和“两委”成员在谋定经济发展项目后,又开始筹划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一方面,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户户通14000余平方米,修建生产路2000余平方米,完成全村道路整修硬化;在村主要道路安装LED太阳能路灯55盏;打深水井1眼,解决群众吃水难题;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组织清理三堆五垛,配置垃圾桶40余个,完成旱厕改179户。结合山村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取材,打造皂荚树、石磨等节点5处,铺设水泥青砖1200平方米,砌垒石壁2100余米。另一方面,注重保护传统乡村文化。建设“乡村记忆馆”,展示老式家具、传统农具、生活石器等老物件,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加强产业融合,建设“山亭地瓜枣”文化展览馆、“地瓜窖”广场、“地瓜枣之乡”村名标识。


两年来,我和“两委”成员一起谱写了激发党建活力、发展集体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三步曲”。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马湾村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村集体经济逐步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特色主导产业初显规模,大马湾村也由贫困落后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地瓜枣加工专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