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广播电视台派驻峄城区峨山镇城一村
第一书记 王传金
峨山镇城一村位于峄城区峨山镇东北部,东临兰陵县,共有315户,村民12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是省定贫困村。自2017年9月住村以来,对村庄怀感情,对群众用真情,与广大党员群众一道倾力脱贫攻坚,创树党建品牌,推进乡村振兴,使城一村从省定贫困村变成了峨山镇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
筑堡垒,要让党建贯穿农村工作全过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凝心聚力强组织,和村“两委”班子商量后,我们决定分三步走筑强支部堡垒。一是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扶持资金26万元,新建了办公用房,并配备了数字电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打造了党建活动室,完成了党建标识、党建规章的规范上墙;二是扎实开展组织生活。以“凝心聚力、魅力城一”党建品牌为抓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28日党员活动日”等制度,推动组织生活制度化、常态化。三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务”公开、“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村内重大事项全部集体研究,及时向党员群众公示,先后召开党群议事会和群众代表会议17次,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促征收,要使村党组织有干事的硬底子
只有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才能真正地把群众号召起来、凝聚起来,找到群众增收、集体发展的路子。一是扶贫车间促脱贫。主动联系市中区裕和针织品有限公司来村扶贫车间投资办厂,安置就业60多人,其中贫困户24人,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为村集体每年带来租金分红27900元。二是抓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村清产核资、清人分类、确权配股工作,成立了合作社,选出了理事会、监事会,奠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三是发展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成立了土地专业合作社和海鸣蔬菜种植合作社,一期流转土地150亩;立足种植传统优势,重塑无公害蔬菜和西瓜品牌,注册了“城前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完成了蔬菜和西瓜的“三品一标”认证,联合萝藤村利用28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了萝藤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园,项目投产后将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
聚民心,要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民之所需,心之所系,行之所至。只有对村庄用感情,对百姓动真情,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才能赢得群众认可和信任。为拉近与村民距离,住村第二天就主动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并集中力量办好惠民实事。一是完善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192万元,新修水泥路4公里,新装太阳能路灯15盏,安监控摄像头21个,新建、改建下水道1600米,埋设地下排水管道126米,粉刷墙面22000平方米,绘制文化墙2000平方米,种植绿化苗木3000余株,建设高标准氧化池1个,整修农田供排水渠道2000多米,村内的卫生死角、菜园、围栏等得到了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发生了大的变化。二是拓宽农产品销路。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去年赶上玉米滞销,面对堆积如山的玉米,村民们个个愁眉苦脸。回到家后经过与妻子商量,决定将部分玉米运回单位进行销售,大家争先购买,销售额达到2000元;为解决瓜农西瓜销售难题,建立城一村西瓜销售微信群,把瓜农的西瓜运到单位,动员全台职工和社会资源帮助销售西瓜3万多斤。三是丰富娱乐生活。修建了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村文体广场和“二疏廉善文化主题广场”,为村民提供了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美化村庄环境
群众心里有杆秤。作为第一书记,只有扎根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才能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个光荣称号。两年的住村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不易与艰辛,更体会到了农民的淳朴与善良,城一村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也衷心祝愿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