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张建风,家住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西集村,她是滕州市羊庄镇蒋行村唐氏木杆秤手工制作第6代传承人,也是唯一的女传承人。张建风制秤用材考究、技艺精湛、工艺完美,一秤一景致,每一杆秤都堪称艺术品,具有实用、观赏和收藏多种价值特征。她继承父业,一干就是40年,做秤10万有余,代表性作品有200kg木杆钩秤、10kg盘秤和250g戥秤。
张建风的师傅是她的父亲张兴民。张兴民从小到滕县羊庄镇蒋行村木杆秤手工制作世家唐家,拜唐朝恩为师学艺,16岁时学成归来,他凭着高超的技艺,走遍徐州、枣庄、苍山、平邑、兖州、邹县等方圆200里的城市乡村制售木杆秤,直到1990年去世,一生制作木杆秤10万余杆。
张建风共有姐妹三人,她排行老二,妹妹张彦和她是一对双胞胎姐妹。1976年,大姐不幸病逝,大姐的去世给父亲张兴民极大的打击,进而体弱多病,更为自己制作木杆秤技艺传承忧心忡忡,张建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父亲的技艺接过来、传下去。
1978年,农村分田到户。为了继承父亲的基业,为了帮助年老多病的父亲干农活,张建风初中没毕业就离开了学校,义不容辞地接过父亲的担子。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加上个人天资聪慧和刻苦努力,她很快学会了木杆秤制作技艺,生意做到枣庄、薛城、山亭等方圆百里城乡市场。
张建风介绍说,木杆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制杆秤是一门精细、经典的手艺,大小工序加起来有三、四十道,每一道都得小心谨慎对待,稍有闪失,秤就会出现偏差。一杆承受15公斤的木杆秤要钻将近300个秤孔,这道程序很需耐心,稍有疏忽就会戳穿木杆而前功尽弃。打好木杆秤的秤孔,再将细铜丝插入称孔中,剪断,锉平,便留下了一个个星点。几百个秤孔,当然要几百次穿插、剪断、锉平。用锤子敲打铜丝后,突出的铜丝就陷入了秤杆的称孔里。
制作木杆秤的主要工序有,冲料、刨圆、磨光、浸泡、加工、钉秤星、磨光等工序。张建风制秤用材考究、技艺精湛、工艺完美,一秤一景致,每一杆秤都堪称艺术品,具有实用、观赏和收藏多种价值特征。她继承父业,一干就是40年,做秤10万有余,代表性作品有200kg木杆钩秤、10kg盘秤和250g戥秤。
现在随着电子秤的普及,用木杆秤的人已经很少了,会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了。木杆秤将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为了留住人们对木杆秤辉煌的过去和历史的记忆,张建风依然不忘初心,不忘对父亲的承诺,坚持赶集出摊,她的坚持得到了家庭的大力支持。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儿子姜国栋自主创业,业余时间跟着母亲学习木杆秤制作技艺,并主动承诺接续传承木杆秤制作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同时,张建风近年来注重木木杆秤文化资料和实物的搜集整理,创办家庭木杆秤展览室,免费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参观,并义务讲解木杆秤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让木杆秤这一民间手工艺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