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1日 15:14:29

◆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提升计划”,三年内将80%以上的村居建成美丽乡村。目前已打造省级示范村15个、市级示范村76个

◆围绕特色果品和优质杂粮做文章,让优质有机农产品成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以构建全域旅游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着力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旅游兴农的新路子

自党的十九大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山亭区立足实际,全域打造美丽乡村,让农村环境美起来;培育优质农产品,让农村产业活起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让村民富起来;围绕山水资源禀赋,着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山亭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孕出美丽

一条河装扮七个村

“雨后漷河绿茸茸,漷河两岸出彩虹。柏油马路村中穿,公交奔驰像蛟龙。村容村貌真整洁,家家干净又卫生。自来水清又甘甜,胜似山泉流不断……”这是桑村镇大河村退休老村长田福成写的一首《放歌新农村》。

日前,笔者到大河村调研,只见崭新的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最显眼的是村前的那条漷河。

“这条河整治之后大变样了,前几年是远近闻名的臭河,垃圾遍地。现在河水干净,河里栽着芦苇,经常能看见野鸭子、白鹭,看着舒心。”大河村支部书记神兆前抑制不住喜悦。据他回忆,小时候常在河里游泳,渴了直接捧点河水解渴,水清澈得能在太阳底下看见河底的沙子。上世纪80年代,上游加工厂随意排污,加上附近村民随意倾倒垃圾,农田灌溉都不敢用河水,如今美丽乡村连片治理项目让这里变了样。

“为实现建一片成一片带动一片,我们以1000万元的省财政一事一议连片治理项目为主体,统筹党建、住建、环保、农业、交通等7个方面的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加上群众自发捐资捐劳350万元,共计3350万元集中连片整体打造这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实现‘一河两路连七村、示范引领带两边’的效果。”桑村镇党委书记王序景说。

漷河沿线片区共有七个自然村,涉及4.7平方公里。工程实施以来,该片区铺设了沥青路面、安装了路灯、美化了墙面,深入清理三堆五垛,还通过“街长+环卫工”的管理模式,让村里的环境彻底大改观。

“村里没钱,什么事都办不成。”笔者跟随神兆前来到在漷河沿岸的漷河家庭农场,只见7个规划整齐的冬暖式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色波光,几位村民正在棚内采收黄瓜。据神兆前介绍,依托155万元扶贫资金建成的扶贫大棚,其中10%的收益作为扶贫收益,70%用于保障贫困户。村里专门聘请了技术员,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标准种植,确保无农药残留。

大河办事处书记公培自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能收获4万斤黄瓜,每斤2元价格卖出去,这一个棚就能赚8万元。除去固定的扶贫收益和帮扶分红的钱,村集体每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

“山亭区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三年提升计划’,三年内将把全区80%以上的村居建成美丽乡村。”山亭区委书记毕志伟如是说。据了解,目前,山亭已累计投入资金6.7亿元,打造美丽乡村205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5个、市级示范村76个。

产出优质

有机农产品成兴农“加速器”

“别人卖桃论斤,我种的有机桃15块钱一个,还不愁销路。走电商路子,发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山亭区思源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王延静介绍说。农场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用生物防控和物理防控代替农药防控,实现全程可追溯,这也是农场水果价高仍畅销的原因。

山亭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庆丰介绍,目前全区火樱桃、长红枣等十大特色林果基地面积已发展到48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15万亩。我们围绕特色果品和优质杂粮这两大产业做文章,让优质有机农产品成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去年7月份,是山亭农事大喜的月份,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在山亭区设立了全国第十二个、全省唯一的试验站,建立了4个基地,形成了“1+4”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引进谷子、大豆、甘薯等杂粮基地4000亩,计划到2022年杂粮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该区着力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基地去年种植的小米以品质优、口感佳、产量高,深受市场青睐,价格比传统作物提高了近两倍。”山东百家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宗成伟对先进的杂粮技术赞叹不已。

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龙头的培育。山亭区对莺歌食品、润品源食品等8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先后新增“三品一标”认证80个、达到149个,火樱桃、长红枣、徐庄板栗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市级87家,年加工贮藏农产品200余万吨,产值66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创出品牌

好风景美出好经济

“谁能想到,我国庆节七天卖了五百多只鸡?收入五万多块,赶我一年的打工收入。”徐庄镇葫芦套村桥头地锅鸡饭店的尚均宝喜滋滋地说。老尚以前是城里大饭店的主厨,前年看到村里乡村游越来越火,就在家门口干起了农家乐。他的地锅鸡全部真材实料、口味地道,深受游客欢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我们以乡村文明为载体,来抓全域旅游,让百姓收入与文明同步,将文明转化为乡村经济的推动力。”山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庆辉说。山亭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但在村庄美化等“面子”上下功夫,更在提升乡村文明等“里子”上花心思。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评选最美山亭人、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不断强化乡风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体鲜活、富有生命。

“我村是山东省旅游特色村,镇上为我们引进了旅游开发公司,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闲置的土地和房屋入股,企业为经营主体,村民一下子变成了股东。”葫芦套村支部书记尚明程介绍,仅去年就给村民分红120余万元,户均增收1.1万元。

依托绿色生态优势,山亭区以构建全域旅游发展体系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景区带动、促进就业、产业深度融合等途径,着力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旅游兴农的路子,“旅游+扶贫”孕育出“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新动能。目前,全区发展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5处、省级旅游特色村36个,乡村民宿51家、“好客人家”农家乐113家,带动645户贫困家庭搭乘旅游“专车”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