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每个家庭的心愿。而出生缺陷导致的先天残疾,不仅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国家人口素质,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显示,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兼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蓉介绍,出生缺陷是对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等方面异常的一种统称,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
“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具体而言,主要是遗传因素、母体营养因素、父母的危险因素暴露及社会环境因素。”李蓉说,父母异常基因遗传或生殖细胞突变都可能引发出生缺陷;孕期母体营养失衡可导致出生缺陷风险增加,并影响胎儿各器官系统发育;父母有危险因素暴露,如风疹等病毒,孕期疾病,吸烟、酗酒、毒品等不良生活行为,不合理用药,接触甲醛、铅、汞等毒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都会显著增加出生缺陷风险。同时,高龄生育(包括父亲)也会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指出,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提升计划,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李蓉表示,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包括三级预防,涉及婚前、孕前、孕期和产后四个关口。
一级预防是婚前和孕前要做到适龄生育、重视遗传咨询、孕前保健、孕期合理营养、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孕期要重视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包括B超检查、血清学检查、羊水穿刺检查等,可以早期识别胎儿的先天缺陷,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三级预防是产后要重视筛查新生儿疾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尽可能减少致残的发生,提高患儿生命健康水平。
“准父母们应当配合医院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尤其是一级预防,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先天缺陷儿的出生。”李蓉提示。